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海上书坛德艺双馨,堪为师表的朱涛先生向我热情推荐美籍华人油画家李忠良先生。说他的画好、人好,值得向国人推荐。我认可朱涛先生,也相信他所介绍的人。在朱涛夫妇的亲自陪同下,我们来到位于上海松江的云间水庄,去拜访李忠良先生。
一见面,李先生洋溢在脸上的慈祥和浑身散发出的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让我顿生好感。李先生的家到处充满着艺术的氛围,一件件艺术珍品,一幅幅近期新作,令我目不暇接。我们在书房里开始了聊天式的采访。
今年正好是古稀之年的李忠良先生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因此,讲着一口吴侬软语,骨子里更透出一股江南文人特有的儒雅。由于他自小热爱绘画,16岁就考进了中国美院的前身浙江美院附中,开始了正规的美术训练。四年后,又升入了大学部,开始了五年的本科教育。当时,浙江美院名师济济,大师云集,学风严谨,桃李满园。九年浙江美院的苦读,为李忠良先生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从此开拓了他辉煌的艺术人生。当聊到浙江美院的学习生涯时,我问李先生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哪位大师?李先生脱口而出一个我并不熟悉的名字:“陈聿强”。 陈聿强是李先生附中时的一位美术老师,负责教授解剖学和素描。正是陈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良苦用心,在年轻学子的心中深深埋下了艺术的种子,高高扬起了艺术的风帆。使李忠良先生受益终生,没齿不忘。回想起陈聿强先生,李先生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就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启蒙老师,却被已名扬四海的学生铭记了一辈子。
1970年,李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浙美毕业后,进入北京画院工作。在画院工作的日子里,李忠良先生埋头创作,硕果累累。1984年,他的油画作品《待渡》获全国第六届美术展银奖;同年,他的油画作品《渔》荣获北京市美展一等奖。1986年,李先生受美国一家艺术基金会的邀请,赴美游学。三年后李先生的作品就被美国纽约契特金画廊看中,代理了他的作品销售,并每两年为其举办一次新作展,在大洋彼岸,热忱推荐这位东方之子的油画作品。正因契特金画廊的支持,使得李忠良可以安心地学习,专心地画画。李忠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西方各派画风的精髓,整日沉浸在美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尤其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巨制珍品,更将李先生迷倒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是大都会博物馆每天开门迎接的第一位观众,也是每天送走的最后一位客人。他流连在这些大师的作品前,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有时在某一幅作品前,一坐就是一天。时间久了,连大都会博物馆的看门人都认识了这位忠厚勤奋的中国小伙子。
在水一方的李忠良,虽已定居美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乡情更重,乡愁更浓。他在上海买了房,往返于大洋两岸。他热爱江南水乡,钟情神州山水。他把对祖国、对故乡的赤子情怀,化作笔下一幅幅风景佳作,留在大洋两岸。李忠良先生是一位对自己每一件作品都高度负责的画家,不管以什么价格卖出,创作时都一丝不苟。有时买家已经很满意了,他还会要求晚几天拿走,还要再改一改。哪怕一只小鸡,有时也会耗费两三天,画了再改,改了再画,务必精益求精,不留遗憾。
老子说:上善若水。若水的李忠良先生把中国人固有的善良倾注于他的每一件作品之上,流淌在他自己和每一位喜爱他作品的东西方读者的心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