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风采 >
相信一把壶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2日  来源:骏艺术
从艺二十多年,我感恩当初带我进入紫砂世界的那些人。九十年代,正是紫砂工艺二厂鼎盛期间,我真真切切的接触到了徐汉棠、徐秀棠、杨勤芳等一批德艺双馨的大师。

御水临风,水是太湖水,风是陶都风。一弯并不圆满的月,屋前有斜竹残荷,屋内有泥凳与我。我庆幸自己选择了紫砂创作这一行业,因为在这方自由的空间,可融入我的思,我的想,我的技,我的法,率性而为,尽兴而作。相信一把壶,一把有思想、有故事的壶,总能结识一个懂它的人,可以缘结四方,我乐此不疲。

从艺二十多年,我感恩当初带我进入紫砂世界的那些人。九十年代,正是紫砂工艺二厂鼎盛期间,我真真切切的接触到了徐汉棠、徐秀棠、杨勤芳等一批德艺双馨的大师。久居芝兰之室,苦练的是紫砂入门最简单,最枯燥,也最见功力的打泥条,围片子,拍身筒......从最初的因生计着想走入这门传统工艺,慢慢痴迷起来,开始临摹作品如合欢、仿古、石瓢等,用心揣摩工艺手法,认真领悟造型比例。时移世易,白云苍穹,在与紫砂心手相伴的年头里,我不敢丝毫懈怠,虔诚地无私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紫砂事业,拿捏着,磨砺着。

回味和检阅曾经在手中诞生的一把把的壶,别有情怀在心头。先从石瓢说起吧,这是款经典壶型,这些年我把各流派的壶型都试着学做了一遍,并应《美术大鉴》杂志之邀发表《紫砂壶之石瓢说》一文,提出石瓢之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壶盖纽桥是构成全壶的基本要素,关键是比例得当,大小恰如其分,才能突显张力和气度。师古而泥不古,才能谈得上传承。进而,我大胆修改,顺应壶壁乘势而出一轮提梁,而成提梁石瓢。

全壶追求虚实结合,疏密有间之和谐统一,并留下最大空白,邀金石家铭文刻画,弥漫醇厚的书卷气息,个中最多的还是怀旧。《老茶馆》壶的创作,也是这种感情的宣泄吧。长嘴,特长细嘴,分明是旧时老虎灶旁店小二手里的那把紫铜壶,扑面而来的是茶馆的喧哗和亲切。够了,一把壶能勾起一丝回忆,才是立意所在。《飘》壶的构思灵感来自于对江南风的感觉,风无形,一枝一叶却知道它的方向,壶身圆润筑高壶足,稳住重心,风过枝动,流畅飘逸。以紫砂特有的语言,让风具形,让风定格,洋溢着大自然的和谐情趣。还有《幸福一生》《俏江南》等作品,一把把都承载着我的记忆,脉络清晰紫砂路。

一路走来,感受惊喜与困惑,余下的是兴趣与努力。一路上我也收获了中国紫砂艺术名人的称号,作品得到紫砂艺术精品奖等,更重要的是每每有新品而出,有友电皆索之的激动,有壶共享,有艺共品,才是我做壶的动力源泉。

有人说,从艺之路是寂寞的,然而今日之紫砂邂逅盛世,以材质的特殊性,器物的传承性,得藏家、玩家青睐,“一壶千金”“一壶难求”,艺术品也变得浮躁起来,世界充满诱惑。已故大师顾景舟告诫弟子,“做壶如做人”,吾辈应如此。已过不惑的我,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捧读朝晖,躬耕星月,在泥料的选配上精挑细选,坚持全手工做壶,精益求精。
经常走出去,与壶友交流,听意见纳建议,增知长识,全面提高自己。近几年,我更把众多的精力放在带徒授艺上,指导新人,健康行走在紫砂路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路才能越走越长,越走越精彩。

相信一把壶,无论潮起潮落,我心在这把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