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6月13日讯 2019年6月6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美术馆共同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和广东画院协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中,汤小铭从艺60多年来的艺术探索和成果,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主题人物肖像创作及相关草图、手稿,其它各时期的油画人物、人体写生、油画风景、习作、连环画、插画和早期速写等150多件精品悉数亮相在观众面前。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研究新中国美术的历史,可以将美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朴素表现”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融合创新”阶段和今天新时代的“大美圆梦”。作为1939年生于祖国南方的汤小铭先生,他的主要成果在“朴素表现”阶段尤为鲜明。他的作品不仅是广东美术时代发展的印证,也是新中国美术进程中的优秀画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的时刻举办汤小铭先生的展览,重温老一代艺术家们的奋斗足迹,必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辜负时代召唤,创造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广州市人大主任陈建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副馆长张晴,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刘冬姸,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等嘉宾,以及汤小铭的家人汤延、谢远清出席了开幕式。
吴为山馆长、陈建华主任、李劲堃院长、王绍强馆长分别致辞,汤小铭之女汤延致答谢辞,开幕式由安远远副馆长主持。
吴为山馆长表示,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广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送到中国美术馆来展览,中国美术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在艺术上耕耘,在人生上修炼,达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汤小铭先生就是代表之一。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用作品来讲话,作品也是人品,也是他心灵的体现。汤小铭先生的作品,今天展示在这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赞颂,也是建国以来党培养出的艺术家的成果展示。
陈建华主任代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回顾到,在1985年他和汤小铭先生共同参与了广东美术馆的筹建和建设。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汤小铭先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创作。第一是由于汤小铭先生从事的油画专业,特别耗时间。第二是因为在汤小铭先生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广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一职,后又担任广东省美协主席,大量的行政工作耗费、挤占了他的创作时间。第三在汤先生晚年身体欠佳,但是他依然幽默、豁达、妙语连珠。所以说他的艺术创作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李劲堃院长讲到,汤小铭是油画引入中国之后由国家培养起来的一代艺术家的最好范例。我们的展览主题是铭刻时代,从他早年的毕业创作《稻香时节》,到后期的《女委员》《让智慧发光》《永不休战》等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求学以及生活的社会,以及对他关注的社会、文化与民族命运的关注。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绍强馆长讲到,第一,汤小铭先生是广东美术界的领导,花了大量的时间做管理,我们做这次展览的时候发现,汤先生有一份手稿记录建设广东美术馆全过程的文献。第二,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刻划人物跟历史题材的时候,独特的见解和艺术修为留下了很独特的内容。汤小铭先生有一组作品,有几张是紫迎、东日、流光,这是汤小铭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岭南画派,岭南地域情感的表现。第三,这次展览是汤小铭先生研究展的一个开始,也希望今后与中国美术馆继续合作。
汤小铭先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前来,其女汤延代表父亲致辞,对中共广东省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美术馆以及各方面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在各方的辛勤工作下,把展览以更精简的方式来到中国美术馆,向首都和全国观众展示。
2019年4月24日至5月19日,广东美术馆以高度学术性和专业性,自主策划举办了艺术家汤小铭的首次大型个展。2019年6月6日,“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移师中国美术馆,该展览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油画发展史、广东近现代美术大家个案的研究和展示,是研究探索二十世纪广东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在策划上作了一个崭新尝试,试图将带有历史感的作品与当代的展陈表现方式相结合,使整个展览的图文架构既具有当代观感又清晰明了。手稿的展示也是个中亮点。展览从图像学的角度,呈现了系列创作手稿和艺术成品之间的次第生成关系,观众能从对比的画面中清晰看到作者的创作思路和过程,从而进行内在深入的解读。
汤小铭,1939年生于广西桂林市,广西灵川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常务委员、研究员,广东省文联名誉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油画的艺术水平在过去的各个时期都曾位于全国前列,汤小铭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除了《永不休战》,还有《稻香时节》《让智慧发光》《满腔热忱》《女委员》《虎门民兵》《抗日战歌响彻太行山》《孙中山先生》《鲁迅在广州》《无产阶级的歌(合作)》《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合作)》等,也早已为人熟知。这一大批画作影响了几代人。汤小铭谈到:“我之所以画了一系列历史人物肖像,其实是想通过这个体裁来表达一种主题思想,通过所谓典型环境、典型性格来体现一种精神。”
本次展览呈现在3、5号展厅,将展至6月16日。(逢周一闭馆)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灵的外化”,也是时代的精神形态与文化气象的视觉显现。理解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历程,需要回归到作品本身,回归到作品创造与生发的时代语境和文化环境。汤小铭先生的油画探索,以其作品的主题性呼应于时代精神,在油画与中国社会文化相融汇的历程中,为20世纪的中国美术铭刻了令人难忘的印痕。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所推出的“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就是要以作品为核心去呈现艺术家精神世界中的筋骨与温度。《永不休战》塑造了鲁迅铁骨铮铮、执笔如戟的文化形象,他虽晚年抱病但仍坚定如磐石,画中深远的目光、紧闭的双唇、铁面的脸庞无不体现出鲁迅先生思想的坚定与精神的超拔。《春天的道路》以前景顶起一件硕大雨披、顶天立地走在劳作大道上的三位劳动女青年为主,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气象与一代青年的青春足迹。《稻香时节》以斜跨画面的草船呈现了画中人物勤劳奋进、顽强拼搏的永恒时光。《虎门民兵》成功刻画出了碧海蓝天、烈日炎炎下体格健壮的青年民兵守卫祖国的钢铁意志。《女委员》中那位女干部昂首站立在热情高涨的火热时代,画中的人物不仅诠释了女性在新中国的身份平等,也以油画的笔调展现了那个时代祖国蒸蒸日上的建设热情。《满腔热忱》在明暗对比的色调中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精神予以生动展现。《孙中山先生》则以庄重而典雅的形象颂扬了天下为公的永恒精神。《抗日战歌响彻太行山》随着画面中革命战士挥舞的手臂和组群人物的动态呼应,充分展现了嘹亮战歌响彻太行的必胜信念。正是这些作品使得汤小铭先生的油画不仅记录了时代,也唤起了我们对时代的记忆。
研究新中国美术的历史,可以将美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朴素表现”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融合创新”阶段和今天新时代的“大美圆梦”。作为1939年生于祖国南方的汤小铭先生,他的主要成果在“朴素表现”阶段尤为鲜明。他的作品不仅是广东美术时代发展的印证,也是新中国美术进程中的优秀画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的时刻举办汤小铭先生的展览,重温老一代艺术家们的奋斗足迹,必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辜负时代召唤,创造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春天的道路》创作草图 纸本素描 79cmx90cm 1963年
《稻香时节》 63cmx90cm 布面油画 1963年 广州美术学院藏
《鲁迅在广州》散页草图 1977年 22.5cmx30cm
《满腔热忱》 88cm×112cm 布面油画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让智慧发光》 86cm×124cm 布面油画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孙中山先生》164cmx149cm 布面油画 198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孙中山先生》创作草图 纸本素描 136cmx149.5cm
《永不休战》 140cmx108cm 1971 年中国美术馆藏
《永不休战》人物手部草图 纸本素描 10cmx40cm 1971年
画家余本先生 75cmx102cm 布面油画 1982年
《冬日》 布面油画 72cmx80cm 1987年
《虎门民兵》 布面油画 110cmx127cm 1971年